一 线 传 真

2024-04-18

先进榜样 | 匠心独“运”铸成“峰”——记蚕庄金矿充填车间主任郭正成


2007年,郭正成从一名莘莘学子步入工作岗位,从一名基层职工到班组长再到主任,转变的是岗位,不变的是初心。工作中,他认真严谨、务实创新,兢兢业业、任劳任怨,多次获得企业“岗位标兵”和“优秀工作者”等荣誉称号。

知难而上,勇攀高峰。2019年9月,企业充填车间成立,他迎难授命担任车间主任一职,一项新业务的开展注定会面临各种困难。从成立充填车间开始,胶结充填一直是车间业务的命脉,从无到有,从简到精,目前正焕发科技的活力,带动了绿色矿山建设和可持续发展。郭正成作为车间负责人,不仅有着顾全大局的统筹思想,也焕发出青年一代的敢想敢干魄力,他一贯秉承“从实践索真知,向技术要效益”的工作思路,先后对上庄、河东两个充填站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,优化了产业布局,提升了作业品质,均实现了“一键充填”自动化;着手打造的胶结模拟实验室,从原料配比到效果反馈,通过实践,总结出大量数据,目前应用覆盖了大部分采场;提出的砂仓底部锥形改造并应用,延长刷仓周期一倍以上。

搭建舞台,实干创效。任何新工艺的从无到有,都会经历短暂的繁盛期,同样,胶结充填落地之初,得益于其在安全、支护、回采的突出贡献,井下待充填采场一度到达30多个,充填胶体供不应求,但是采充平衡后,细尾冗余的问题日益凸显,最后的退路是一部分细尾进尾矿库,在大多数人看来,新工艺的过度阶段需要时间和成本,维持现状重启尾矿库也无可厚非,但是郭正成总会说“咱们有责任去摸索切合实际的充填工艺,能折腾自己,就别折腾兄弟车间了”。从此,郭正成带领技术员、班长两点一线,白天到采场,晚上在实验室,不断探求细尾的“细度”极限,短短一个周,将粗细尾砂比例从五五分到七三分,守住采充平衡的底线的同时,多出了两成粗砂,年创造效益780余万元。

勇于创新,突破难题。如果说胶结充填的效果是基础属性,那效率就是成长属性,必须做到既快又好。胶结充填技术稳定后,充填效率甚至是续采效率方面存在诸多问题,“采场积水多”“采场陷车”“砂仓满了”“砂仓放不动了”“井下管路撑破了”等多方面问题蜂拥而至,这也是新工艺落地之初的通病,郭正成说“遇到问题不可怕,各个击破,我们车间有能力克服这些阵痛”。针对泌水多,那就充分利用细尾和胶结料的吸水性,改良灰沙比和充填浓度,最终,将胶结泌水率降低至10%,胶结期后采掘设备直接进场,还节省冗余排水量3万余吨/年。针对胶体压强不够,那就淬炼胶结技术,驻扎实验室,探索充填体硬度的临界点,目前提升到1兆帕以上,陷车问题解决,同时实现矿柱回采、刮地回收矿石8万余吨/年。针对砂仓容量不足,那就想方设法变相增加砂仓容积,提出了改进进料桶结构的思路,并制作了回旋流体进料桶,增加流速,使絮凝剂与矿浆充分混合,快速沉降,砂仓利用率提高15%以上,降低了砂仓转换频次。针对仓底结块问题,他提出了水气两用的造浆思路,改进方案并制作去结块装置,不仅提高造浆效率30%以上,同时杜绝了结块堵住管路的问题。针对井下充填管路接头处抗压力不足问题,找到了熔接质量是症结所在,制作了夹具,并总结出一套熔接技术标准,接头破损率降到零。

最激昂是少年智,最闪耀是追梦人。郭正成从青春年少,到不惑之年,初心不改,步履不停,始终带着加速度,在追梦的道路上奋力奔跑,一路向前。